媽媽為自己的憤怒向兒子道歉 Esther Chu:子女從父母身上學懂寬恕

親子

發布時間: 2019/03/21 17:16
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31

分享:

分享:

每星期我都會教幾天課,在我家營地幫助一班不能融入主流教育而輟學的青少年。而我經常要面對的,就是他們的憤怒。很多時候,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,都會觸動他們神經,怒火一觸即發!

就像前幾天上課,大家討論得興高采烈,其中一位少年開始說話粗魯,忘形地推撞別人,還把原本的話題越扯越遠。之後,大家也被傳染,態度開始輕佻起來、也跟隨推撞,於是我立即終止了討論,對少年說:「要停啦,如果繼續咁樣玩,會傷害到其他人!」(通常這些情況不制止,繼而便會有口角及更激烈的行為。)

我本以為可以先發制人,怎料這位少年立即升溫,漲紅了臉:「妳屈我呀?點解妳淨係話我,唔話佢地?淨係識得針對我,好唔公平!」

然後招牌式拍枱踢櫈發爛渣再搭無限粗口⋯⋯!

其實,我也用同一番說話制止其他同學!但因為我先跟他說,便覺得我認定他是搞事分子,所有巳往被屈被罰的感覺完全浮現出來。

我做了青年工作好一段長時間,很多情況已經面對過,當然不會被他的情緒及指控嚇怕。他們來到營地就是要改變,有情緒問題是好事。就像疾病,有病徵先可追溯病痛根源,才能對症下藥醫治。況且,這班少年確實遇過很多不公平的對待,而這些傷口從未被醫治過,我對他們而言,代表着父母、老師、訓導主任甚至像警察等有權威的人士,所以無論我說什麼,只要觸及未療治的傷口,都被連繫到曾經傷害過他們的人物,並代入在以往的「被屈」經歷中,繼而曲解我口中的一切說話。

我對待他們的方法,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,需要給少年一個冷靜的角落,讓他們「思考」作出要改變的合宜行為,而不是面對問題只懂激烈「反應」。很多時候,我待少年冷靜過後,帶領他一起追溯「反應」的源頭,讓青年了解為何會作如此反應,通常火山爆發後,如果願意思考,容許我們幫助,作出改變,成長便會開始。

於我發現,大部份青年憤怒的原因,都是因為感到「不公平」。

「不公平」代表着一些不合理的對待,尤其當父母要求孩子做某些事情,自己卻沒有做;或者孩子並不是這樣,父母卻這樣認定誤解他們; 還有父母沒有經常聆聽及回應子女的情感及實際需要。這些情況,  都會令子女相當憤怒!

前幾天,我和快將成為年青人的兒子發生了一段有關「不公平」的小插曲。

兒子放學回家後,沒有做完應做的功課,便去了找鄰居玩,我發現後立即嚷他回來,直到他完成功課為止。那天,兒子有點不高興,我亦因工作非常煩躁,或許是他的態度,又或許是我的疲倦,一件簡單做20分鐘功課事情,因他一言、我一語便立即火星撞地球衝突起來。

「我啲同學放學後都可以玩,但係你係都要我做功課,SO NOT FAIR!!!」他大聲投訴!

我很肯定他大部份同學放學後要去補習上興趣班,我亦都很肯定他大部份同學放學後不會立即有得玩!

其實他每天放學後,會先吃一些茶點,休息片刻,便會自動自覺做功課,功課時間通常不會超過45分鐘,然後便會在家或在營地和鄰居玩。

我自問是一個非常輕鬆的香港母親,他放學後可以玩的時間絕對比其他人多,當我想著為兒子做的一切好事情,不公平的指控令我一下子火光了,現在輪到我感到「SO NOT FAIR」,怒火忽然闖天,於是失控地向他咆哮!老公回家見狀(這些情況都需要一個冷靜的拯救者),立即拉兒子出去散步,抹熄家中的一團火!

他們回家後,老公告訴我,原來兒子在學校和同學發生一些誤會,令他感到被拒絕,心情十分惡劣。他需要一些情感上的支持,但因為沒有表達,我亦沒有敏感,當我不讓兒子去玩,要他做功課,就如火上加油,憤怒立即爆發。

當晚,兒子來找我道歉:「媽咪,Daddy好似學校啲adviser ,幫我明白咗自己,原來係因為喺學校發生嘅問題,令我嘅情緒好攰,唔想做功課,所以就發咗脾氣,非常之對唔住呀!」

然後,給我一個深深擁抱!做媽媽的怎會不用溶化呢!其實,我都有錯,亦因感到被誤解而發怒!「媽咪都要講對唔住!我唔應該向你發脾氣!你可以寬恕媽咪嗎?」

兒子當然會寬恕,因為大家最珍惜的,就是彼此的關係。憤怒是需要出口的,聆聽、接納、重視以及道歉最能釋放及醫治憤怒的傷害,令到破壞的關係得以重建。

孩子都是從父母身上學習怎樣處理憤怒,父母首先要自己懂得控制情緒,處理自己的憤怒。當然我們並非完美,偶有失手時候,但如果可以和孩子解釋,讓子女知道父母也會犯錯的,亦需要道歉及改變的。一個充滿彼此寬恕、包容的家庭,是最好的「家教」,也是給孩子發展任何人際關係的最好榜樣!

文章獲我家孩子不上幼稚園授權轉載。

撰文 : Esther Chu